华清宫
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隶属于陕西省国资委重点国有企业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总资产13亿元,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旅游服务业质量标杆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近年来,华清宫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战略点”的总体部署,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市场转型、产品升级、服务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将“建设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作为企业愿景,以“游客就是我的家人”为服务理念,围绕“以文化铸就景区灵魂”的产品理念,以质量、标准、品牌为抓手,打造了以华清旅游为母品牌,华清宫、华清演艺、华清御汤、华清文创、华清管理为子品牌的“一母五子”品牌发展体系,打破了华清宫由传统型景区仅依靠门票经营的瓶颈,跳脱地理束缚,突破资源局限,形成了文旅产业的集团化发展模式。经营收入板块涵盖景 区、演艺、酒店、文创、管理输出等5大内容。
华清宫景区
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拥有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是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
华清宫景区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骊山脚下的温泉水吸引了历代帝王们来此修宫建殿,享受温泉;玄宗皇帝更是钟情于这里的温泉,在宫内专修有大量的汤池建筑群供温泉沐浴,以追求道教中的养生长生。1982年,在骊山温泉水源旁的一次基建过程中偶然发掘出了五个唐代汤池遗址和大量的建筑材料,经过8年时间的充分考古论证,确定了他们的主人,分别是供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就是我们熟知的贵妃池,专供玄宗皇帝沐浴的“莲花汤”,专供唐太宗沐浴“星辰汤”,太子沐浴的“太子汤”,供官员沐浴的“尚食汤”。汤池遗址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沐浴发展史、唐代皇家沐浴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唐代宫廷建筑、古代对地热的利用史等都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依据。1990年在遗址上建成了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处以展示皇家沐浴汤池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湖风景区
九龙湖风景区面积近1000平方米,其中九龙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龙吟榭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榭。九龙桥上有八龙吐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九龙湖南岸和东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殿、宜春阁等仿唐宫殿,以红色为主调,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龙湖宛如瑶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对称,廊庑逶迤,龙桥横亘,柳荫匝岸,令人赏心悦目。
当夜幕降临,九龙湖四周所有建筑被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动感彩灯、景观灯和彩色灯所围绕,九龙湖风景区给予游客特色新奇的感官体验。
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
五间厅,又名“桐荫轩”,位于华清宫环园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和光绪西逃途经临潼时均下榻五间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于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五间厅为一排坐南面北的砖木结构平房,平面呈矩形,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16平方米;蒋介石住在中间的一间,内有床、圆桌、沙发和椅子,是西安事变兵谏的重要见证、西安事变的重要旧址之一。
唐梨园遗址博物馆
华清宫唐梨园遗址博物馆分为两层,上有“梨园祖庭”四个大字。梨园,顾名思义是栽植梨树的果园。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唐宫廷内设置的。专门安置管理梨园弟子与教习乐舞的机构。始建于开元11年(公元723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处发掘出土的唐代梨园遗址,也是目前全国首座梨园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以“寻梦梨园”为展陈主题,由“盛世华章”、“梨园寻梦”、“梨园祖庭”三部分构成,又分为了小汤遗址、梨园模型、梨园文物、梨园乐舞和梨园鼻祖五部分组成,梨园遗址出土的85件珍贵文物及15幅精美乐舞壁画,令游客感叹昔日的华清宫宏伟壮丽场面。
华清演艺
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作——《长恨歌》为主线,通过70分钟4场11幕场景,200名专业演员的表演,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艺术再现了13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斯山为大幕、斯水作舞台,斯地真历史,借我入戏来”,《长恨歌》成功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体验优势,成为了中国文旅融合、传承创新最具活力的典范之一。
2007年至今,长恨歌演出场次达4160场,累计实现收入14亿元,带动临潼区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
冬季版冰火《长恨歌》
2021年冬季版冰火《长恨歌》亮相,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不仅在形象上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在舞美、编排、高科技运用等方面也进行了重要升级,增加了雪景、冰效、火把、火海等冰火元素及全新安全的火控系统,通过舞台的艺术布景,营造出霜雪铺陈、寒冰倒挂的景象。精彩的表演和逼真的环境使得观众在现场宛如穿越时空来到唐朝的冬天,不仅切身体验唐玄宗来华清宫避寒的盛况,还能直观唐玄宗与杨玉环二人唯美、伤感的爱情故事。
冬季版冰火《长恨歌》将西安冬季旅游的季节劣势转化为差异化体验的优势,打破了行业格局与时间格局,实现了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的突破,壮大了西安冬季旅游市场规模刺激并带动陕西旅游业的恢复发展,同时变“冷资源”为“热经济”的成功尝试,开创中国北方旅游演艺新的蓝海,唱响北方文旅的四季歌。
2023年元旦,冰火《长恨歌》创下首日单场售票2894张的历史记录,元旦演出3场,演出收入138.76万元。
2023年春节七天假期,冰火《长恨歌》演出17场,接待观众4.95万人,实现演出收入1151.9万元,较疫情前2019年春节期间,增长1151.9%。
2022年12月-2023年2月,整个冰火《长恨歌》演出季,演出总计133场,接待购票观众32.22万人 ,实现经营收入6636万元。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演出时长60分钟,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等十幕剧情,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结合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表现方式,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突破了传统的演艺模式,高度浓缩史实,融戏剧、电影、舞蹈和多媒体、机械运动等当代艺术于一炉。现代的环幕立体投影系统、履带行走系统等技术手段融合到演出中,辅助场景变化、艺术表现,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视听感受。
华清御汤酒店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华清御汤酒店立於华清宫根基之上,在骊山脚下6000年来不曾停歇的泉水间,在轻雾缭绕的气度中,感受帝王的视野,享受御式管家服务。以“师法自然”的理念,突出“唐、禅、清、养”新唐宫主义设计,体现低调沉稳的奢华;按照“一区九苑”的空间结构,通过优雅的环境和精致的设施塑造出尊荣的品质和文化氛围。更拥有陕西地道菜色、唐宫历史菜系为主的御膳苑。不论身在何处,在一山一树之间,一片又一片蓝灰砖瓦,一层又一层宫殿景致,都映入眼帘。源源的御汤温泉水,流进了每一个独特雅致的宫苑房型,泡在清澈畅暖的泉水中,仰望可观骊山山景,俯首可闻香茶与禅香的淡淡气息,沉浸于顶级汉方SPA体验,致力于打造“唐汤”国际性皇家沐浴品牌,将唐式养生风范,留於一身。
华清文创服务中心
华清文创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功能区、商品售卖区、多功能展示区以及休闲区四大区域,可以满足游客咨询、阅读、休息、购物、体验等一系列需求。华清文创中心开发出了唐宫系列、唐宠系列、唐仕女系列、比翼系列、梨园乐舞系列、唐汤系列、唐舞马系列等14个系列1500余款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创商品,产品涵盖了旅游纪念品、文创生活用品、工艺美术产品、特色预包装食品等各类型产品,“产品与文化契合、实用与美观兼具、创新与时尚同步”的设计理念使得文创产品获得了游客的一致青睐!
华清管理
华清管理业务是依托华清宫景区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及管理经验,以更具“实战价值”的品牌输出、智力输出、技术输出、产业输出与服务输出,帮助国内外旅游企业实现平台搭建、跨界整合、产业升级、品牌提升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以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演艺策划和文创产业开发“三大业务”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