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县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万亩,森林面积136.4万亩,草场面积753.9万亩,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共辖8镇5乡1个办事处,65个行政村、4个城镇社区、427个村民小组,2022年末常住人口8.65万人,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0%以上。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文化独特,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被誉为“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投资兴业的大舞台。

 
  夏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8大景区51处景点,有藏传佛教寺庙25座,清真寺8座,道教庙宇2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座落在县城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夏河丹尼索瓦人遗址被评为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开发前景极为广阔。近年来,夏河县以聚力“十大高地”、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五大夏河”和争创“五个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拉卜楞大景区建设,全力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成功打造了桑科草原、八角古城、达尔宗湖、熊猫沟等一批集宗教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融合发展的知名景区景点,生态优良、资源富集,绿水青山和历史悠久的拉卜楞文化蕴育着高原各族儿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优美优良的自然生态正释放着巨大潜能。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成文化旅游标杆村5个、专业村1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83个,总覆盖面达到70%以上,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特色景点让人流连忘返。2022年荣获“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殊荣。

  夏河,生态优美、产业兴旺。夏河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在维系黄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黄河生态系统良性永续循环、增强生态屏障整体质量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夏河县是全省重点牧业县和牛羊产业大县,天然草场面积辽阔,是牦牛、藏羊的主产区,甘加藏羊、安多牦牛天然、有机、生态、绿色,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全国。近年来,坚持绿色生态畜牧产业发展目标,按照“调结构、减数量,保特色、优品种,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实施舍饲半舍饲养殖、引进优良品种、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经营主体,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畜牧业发展道路,畜牧业基础产业地位更加牢固。同时,夏河县种植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藏中药材品种繁多,25座藏传佛教寺庙都有传统藏医人才和制药技术,成熟应用于临床的藏药有洁白丸、八味沉香散、九味石灰华散等300多种,自主研制的痔疮散、乙肝宁等在临床引用中得到高度认可,为藏中医药发展和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前景。

  夏河,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夏河是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是距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曾是连接安多、辐射蒙藏、沟通中原的文化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地进入藏区的门户窗口。随着大交通格局的构建,县内拥有全州唯一的夏河机场,568国道、312省道穿境而过,王夏高速建成通车,直连兰州、成都、西宁的兰合铁路、西成铁路正加快实施,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两高时代”全面开启,快捷高效的区位交通优势不断显现。

八大景区

        土门关——圣地之门

  土门关藏语称“霍尔仓香告”,地理位置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交界处,土门关以南为夏河属地,以北为临夏州属地,东距临夏市33公里,西距夏河县拉卜楞镇75公里,海拔高度2170米。国道213线兰朗公路穿越此口。土门关是由四川、青海经甘南通往兰州的主要隘口。据《河州志》载土门关是二十四关中规模最大;“山高险峻绝,对岸若门"。西北侧有达里加山峰余脉王山,东南侧隔大夏河与太子山相望关口两侧高山耸立,形成一天然峡谷,土门关就依这天然地势而建。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土门关是甘南州政府2001年修建。是甘南迎送远方客人的重要场所。进入土门关的“香告村”和“晓河沟”村是叫响全国文化旅游标杆村,是夏河县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具有优质的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这里地处高山峡谷中,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处在古商道上,而且养中蜂(土蜂)等经验丰富。山野珍品众多,如蕨菜、乌龙头等。游客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山珍野菜、醇香的青稞酒、香甜的蜂蜜,还可以骑马、摘野菜、打酥油、挤牛奶、跳锅庄、亲子玩乐,水上嬉戏等民俗体验活动。

  达尔宗圣湖——云上天池

  达尔宗湖位于夏河县王格尔塘镇达宗村珂米雅日山西南麓,湖面海拔3000米,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窄不一,最宽处近百米,湖面积约40余亩,呈不规则葫芦藤形。达尔宗湖在淡白色雾霭中隐约可见,像明镜一样,被人们称作"碧玉曼遮湖"。达尔宗湖四周松柏参天,藤萝缠绕,灌木丛生,湖边缘还有一片软绵绵、翠绿如毯的青草地和祭祀山神的插箭台。达尔宗的藏族小山寨有十几户人家,村民们世代守护着神湖,过着田园式的生活。

  甘加秘境——解读人类起源密码

  甘加秘境景区位于夏河县城北部28公里处的甘加镇,是一处集自然、宗教、民俗三维一体的丝路秘境之地。广袤的草原绵延至天际,北部偏东的达里加山脉横亘千里、纵横辟阖,最高海拔4863米,为夏河县境内第一高峰。这座天然屏障前有著名的八角古城(雍仲卡尔)该城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型,城廓虽大,但其城墙曲线多,棱角多,整体呈“卍”形状,整体风貌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在我国现存古城中属独一无二的城池。白石崖山脚下就是白石崖,洞内流水潺潺,曲径幽通。溶洞内还发现了史前人类的颌骨化石,2019年6月,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东菊等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该洞穴距今10万年和6万年的沉积物中提取到丹尼索瓦人DNA,进一步确认了丹尼索瓦人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并将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再次推早距今约16万年。夏河丹尼索瓦人和白石崖溶洞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熊猫沟——天然氧吧

  熊猫沟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达麦乡境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由当浪沟自然村村民自主经营的集避暑度假、森林旅游、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藏文化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高达12000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人间仙境"。四周群山环绕山水相连,叠峰四起,泉水叮咚,动植物资源丰富,呈现出一派天然园林的独特神韵。大自然造就了如此美丽的园林,整个山寨弥漫着传奇、自然、美妙的故事,描绘岀熊猫沟“可赏、可游、可品味、可参与”的生态田园新貌,让广大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桑科草原——香浪之都

  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距夏河县城10公里。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有独居特色的旅游接待点,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特色风味,游客可体验骑马、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

  拉卜楞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第一世嘉木样俄昂宗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官)“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被誉为“世界藏学府”,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经过历代主持嘉木样大师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

  阿米贡洪——《极限挑战》打卡地

  阿米贡洪景区《极限挑战宝藏行·三区三州公益季》的拍摄地,该村毗邻夏河机场,素有“空港门户”之称。这里草原广袤、峰峦叠嶂、山水交融、牛羊成群,阿米贡洪绿草如茵,九色花溪流水潺潺,帐篷营地婉若星辰,藏家村寨炊烟袅袅,是一处观光旅游、休闲的康养胜地,是一处回归自然、放飞梦想的心灵驿站,是一处风情浓郁、民风淳朴的美丽田园,是一处景观多样、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在这里还有黑力宁巴村和安果村两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是2019年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中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具有优质的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

  天边扎油景区

  天边扎油景区位于夏河县扎油乡,地处夏河县南部。东邻州府合作市,东南靠博拉镇,西南接阿木去乎镇,西北与桑科镇、拉卜楞镇、达麦乡相交,东北与唐尕昂乡相交,距州府合作市25公里,距离夏河县城63公里。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境内风景资源有“险、秀、雄、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是一处体验生态自然与文化旅游的好去处。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四周远山层叠,森林茂密,河水蜿蜒,芳草萋萋,如天鹅绒地毯铺满大地,夏秋季野花点缀其间,牛羊骡马成群,冬春时则一片深黄,与周围的雪山相映成趣,仿佛一幅意境幽远的山水画面,因此也有“天边扎油小九寨”之称。在这里可以欣赏万亩油菜花、体验藏寨风情、采摘羊肚菌、骑马道、挑战丛林穿越等娱乐项目。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以西,占地面积1234亩。始建于清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经过历代主持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论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

  拉卜楞寺法名全称“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贝琅”,意为“格鲁派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一世嘉木样活佛应青海河南蒙旗亲王邀请建拉卜楞寺宏扬佛法而建。因拉卜楞寺寺主一世嘉木样曾任西藏哲蚌寺扎西郭莽学院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拉卜楞寺为“安多扎西郭芒”。“拉卜楞”一词是藏语“拉章”的转音,原为嘉木样活佛宫邸的专用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僧俗群众的口中被作为寺院的代称。

  300年来,拉卜楞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广大僧众的努力经营,组建了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轮及喜金刚等六大学院,已经成为安多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信仰、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藏传佛教教育的最高学府和民族文化宝库,民国以前下属108座子寺和数十个直属部落。

  寺院先后兴建经堂6座,大小佛殿84座。其中七层佛阁1座、六层佛阁1座、四层佛阁4座、三层佛阁8座、二层佛阁9座、镏金铜瓦歇山式顶楼4座、绿琉璃瓦屋顶楼2座,嘉木样和各大活佛的府邸31处及印经院、讲经坛、经轮阁、僧舍、佛塔、山寺等建筑,使拉卜楞寺的建筑达到了总体布局统一的宏伟效果。庄严雄伟的寿禧寺,富丽堂皇的大经堂,奇巧瑰丽的舍利宝塔,金光闪闪的大金瓦寺,威严的狮子吼佛殿以及历史悠久的千手千眼观音殿等建筑,充分展示了藏、汉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华。

  阿木去乎镇安果村村文化旅游标杆村

  夏河县安果村位于夏河县阿木去乎镇,为2019年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中打造的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依托本村的资源优势,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包括游览、观赏、餐饮、住宿等成为乡村旅游的重点村落。安果村的模式已经成型,有着整个甘南州乃至甘肃省的模版效应,目前已经被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传播。在民宿村层面安果村整体52户被评为3星级的农家乐。

  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文化旅游标杆村

  黑力宁巴处于夏河县南部的阿木去乎镇,位于国道沿线,毗邻夏河机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黑力宁巴村是2019年为2019年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中打造的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依托本村的资源优势,加快提升业态、着力完善形态,突出体现藏式特色、充分挖掘人文底蕴,使整体布局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景观景致与草原风貌相得益彰、建筑风格与人文特征完美融合。同时,以村级为单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其具有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包括游览、观赏、餐饮、住宿等成为乡村旅游的重点村落。

  曲奥乡香告村文化旅游标杆村

  被誉为“甘南第一村、进藏北大门”的香告村,宛如镶嵌在青藏高原的璀璨明珠,美若孕育在茶马古道的人间仙境。这里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还有层峦叠嶂的高山峡谷;这里是离喧嚣最远的藏家村寨,有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有醇香可口的精美藏餐,还有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春天绿意盎然,夏天繁花似锦,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处处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香告村是2019年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中打造的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具有优质的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香告村的山涧流水是游客心中的“世外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