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西边、大湘西东边,是湖南通往本省西部及西南各省的重要门户,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人口150万,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是国家革命老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是湖南省的人口大县、国土资源大县、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县域气候温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6%,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正加速建设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建设湘中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娄底次中心城市。

新化县县域图
山水如画,旅游资源异彩纷呈。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描绘这里:“梅山千里沁烟萝,路在好山宁厌多”;苏东坡的挚友郭祥正歌颂这里:“山家景物新换故,世事尘埃暮复朝”。“梯田王国”--紫鹊界梯田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4A景区,20余万亩梯田气势磅礴、线条流畅,代表了远古农耕文明的最高成就;“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4A景区,规模宏大、别具洞天,汇聚了堪称世界“五绝”的溶洞奇观;“蚩尤祖山”--大熊山,是蚩尤故里和黄帝、乾隆临幸地,有“南方动植物博物园”的美誉;三联峒景区是国家级4A景区,崇山峻岭、冰泉溪瀑密集,拥有中国第一声控喷泉,亚洲第一镂空铁索桥,亚洲最长的高山滑道,让旅游者有着迥异于他乡的体验,油溪河漂流途经九曲清江、十里幽谷,被称为“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桥村属于三湘大地上第一家整村推进的3A景区。

历史悠久,梅山文化璀璨辉煌。作为大梅山地区的中心地带,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宁五年置县之前,这里长久地处于“化外”的历史,是“不与中国通”的神秘之地。新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极富文化之美。崇尚血性、自由的梅山文化历经数千年风雨,巍然屹立、一脉相承,新化山歌、梅山武术和梅山傩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三大碗”名列湘菜名品。在梅山文化的滋养下,涌现出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为苍生谋福祉的梅山俊彦,“湘学复兴大师”邓显鹤、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爱国名将方鼎英、华夏名将陈正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就是其中的翘楚。也留下了“中国同盟会荟萃之乡”等美誉和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等红色遗存。

新化北塔
注重品牌,旅游创建全面突破。新化县是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9年获评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目前拥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星级旅游饭店2家,星级农家乐74家。龙湾湿地被正式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水车镇正龙村、奉家镇下团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下团村、油溪桥村荣获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梅山龙宫-大熊山获批省级地质公园;大熊山景区被授予湖南省十大最受欢迎养生旅游基地和湖南省十佳避暑胜地;三联峒获批省级文明旅游风景区;油溪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5星级乡村旅游区、休闲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2020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688.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21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新化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新化县城夜景
优化布局,文化旅游战略格局凸显。统筹构建起以梅山古镇为核心,以资江为纽带,以南部乡村休闲旅游、东部峡谷运动旅游、西部梯田观光旅游、北部森林湖泊旅游度假为片区的“一心·一带·四区”文化旅游空间格局。我县以国家等级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国字号优质旅游资源为重点,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龙头项目。加快推进紫鹊界梯田景观开发、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龙湾湿地公园、渠江源、龙凤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古桃花源旅游区、三联峒冰泉旅游区、紫鹊界康养小镇以及智慧旅游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以紫鹊界、大熊山、梅山龙宫、古桃花源、渠江源、龙湾湿地公园、三联峒、雅天门、梅山大峡谷等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示范片。

加强推广,全域旅游营销体系完备。“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县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瞄准主要客源地精准宣传,发挥出最大宣传效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以及腾讯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合作,在新湖南、红网、新浪、网易、官微等平台上通过“网约湘游”专栏及平台大力宣传新化县五一及国庆假期各景区的优惠活动、旅游看点、精品线路和攻略指南。认真举办好了全省秋季乡村旅游节、紫鹊界大地艺术节、“熊爆”户外精英挑战赛、大熊山国际傩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抢抓湖南省旅游节、广州国际旅博会、湖南旅博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盛会机会,加强了新化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城的宣传,提升了新化“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营造出新化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强大声势。

相关荣誉称号。新化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梅山文化与蚩尤文化源远流长。先后被授予“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南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化重点景区介绍:
紫鹊界梯田。紫鹊界梯田位于新化县西南的水车镇,是镶嵌于湘中大地上的一颗旅游明珠。她集自然美、古朴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兼有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特色鲜明、风格独具,阡陌纵横,线条流畅,气势磅礴,是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有“梯田王国”之美誉。最高处海拨达1585米,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周边共有梯田8万余亩,核心景区有梯田2万余亩,梯田由苗、瑶两族开凿,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是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景区之一。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湘中娄底市新化县境北部,距新化县城62公里,公园总面积8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湖南省十大养生基地之一、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是湘中地区最大的物种基因宝库和原生态景区。大熊山是与黄帝、炎帝逐鹿中原的蚩尤世居之地,被称为“苗瑶祖山”,《史记》记载黄帝“登熊湘”便是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3%,至今保存着3万余亩原始次生阔叶林,广泛分布着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物种资源,蕴藏着40多种珍稀保护植物和20多种珍贵保护动物,是科学考察和科研教学的理想基地。气候四季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质优良,环境优雅,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林木精气强度大,是人们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首选场所。

梅山龙宫。梅山龙宫位于风景秀丽的资江河畔,距县城28公里,被誉为“世界溶洞极品”,系国家级4A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新潇湘八景景区、湖南大众最爱旅游目的地、湖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规模宏大,楼宇结构,别具洞天,兼具水旱路浏览,洞内拥有大量姿态各异、琳琅满目的石笋、石瀑、石幔、云盆、鹅管、断面形态和蚀余小形态等景观,其峡谷云天、哪吒出世、玉皇天宫、水中金山、远古河床被誉为五大世界溶洞景观之绝。如今,洞府已探明长度2876米,已开发面积58600平方米,目前可游览路线长1696米,其中包括长466米罕见的神秘地下河。

三联峒景区。三联峒位于新化县维山乡三联村神象山内,与隆回、新邵毗邻,海拔在780米—1500米之间。原始生态覆盖率达61%,次森林生态占36%。负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68000个。被喻为“湘中最后的秘境”,以山奇、水秀、谷深、路险闻名于世。四周深山峻岭、前坪视野开阔,冰泉密集。景点分布有:冰泉峡、观音谷、银河瀑布、悬空鸟巢、文房谷、冰泉湖、天生百丈观音、古战场遗址、龙脊峰揽月道、有华山道、黄山顶、天砚、天书等奇观景点。蝉鸣鸟语,空气新鲜,风景秀丽,前坪视野开阔,能远眺望见新化县城,是一块景色优美的风水宝地,历来有野生娃娃鱼生存繁息。山谷中有许多珍贵树种,有濒临绝灭的连香树、金钱柳、罗柏、天师栗等。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野猪、麂子,野兔,娃娃鱼,穿山甲、花面狸、山鸡、锦鸡、画眉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湖南省文明景区。

渠江源景区。渠江源景区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毗邻国家AAAA级景区——紫鹊界梯田,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黑茶之源、唐宋贡品——渠江贡茶的原产地,是湖南省茶业“十佳旅游休闲示范基地”。渠江源景区由渠江源核心区、双林峡谷风光带和浪山坪高山湿地群等众多景点组成,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3000亩,海拔700-1200米。群峰叠翠,碧水长流,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6℃左右,土壤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所生产的渠江溪茶、渠江薄片、月芽茶、蒙洱冲等名茶,香气弥漫,味道醇厚鲜甜。茶溪谷尚保留由三四百年之久的老茶树,是真正的茶山之宝。

油溪河漂流景区。油溪河漂流景区位于新化县吉庆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2008年10月被中国旅游网评选为中国十佳源流胜地。景区内有高山奔牛一级资源一处,有白马岩、鲶鱼洞等二级资源10处,有蝴蝶谷、鳄鱼滩等三级资源26处。景区内有以虎跳峡、仙人峡、将军峡而著称的江南小三峡,有中华一绝——巨型悬崖天然画笔;有香火灵通的古刹青龙寺;有古韵悠悠的百年长廊风雨桥;有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柏;有民风淳淳的梅山文化村。漂流全程8.6公里,落差300余米,两岸危崖高耸,峭壁对峙,绿树成荫,河内水流湍急,河床幽深,险滩繁生。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华生态峡谷第一漂”。
